日前,記者從落戶兩江新區的企業馬上消費獲悉,目前,企業科技人才超過3200人,占比達到75%,累計申請發明專利超2600件,主導或參與編制國內外標準超百項。
自主研發創新成果不斷涌現
科技自主研發貫穿馬上消費的整個發展全程。據馬上消費董事長趙國慶介紹,企業自研的全國首個金融大模型“天鏡”已迭代至3.0版本。與“天鏡”2.0相比,“天鏡”3.0的核心突破在于開啟了從個體智慧到群體智慧的系統性躍遷。與以往模型不同,它不再僅依賴邏輯學習,而是深入挖掘企業中散落的隱性經驗。
比如,“天鏡”3.0通過獨創的技術,將員工軌跡、業務日志等非結構化數據轉化為大模型可理解的結構化知識,實現對個體最佳實踐的系統性萃取。
馬上消費也持續堅定地用技術回報社會,科技向善,賦能百業千行。“富慧養”智慧養殖項目已覆蓋16個區縣,助農增加營業收入超1000萬元。“逸驪 Job” 平臺共計服務 212 萬個用戶,為 48 萬個用戶介紹工作機會;自研全國首款基于情感大模型的“智慧養老情感陪護機器人”,落地重慶第一社會福利院,賦能養老產業創新發展。
面向下一個十年,趙國慶表示,馬上消費將始終堅守初心,自立自強,以奮斗為綱,用“真材實料”的產品、服務,用心服務好每一位用戶。
產學研融合厚植人才發展沃土
金融科技的本質是科技,科技的核心是人才。
馬上消費始終堅持人才驅動戰略,解決人才的可得性,提升人才廣度密度厚度,積極吸引國內外高端科技和金融人才,提升西部金融中心辨識度。
目前,企業核心團隊100%由“金融+科技”的復合型人才組成,科技人才占比超75%,與南開大學等高校建立了21個產學研合作實驗室,與全國200多家高校建立院系就業合作關系,構筑金融科技人才高地。
近幾年,企業加大了校招生的招聘力度。“這既是面向未來儲備人才的重要手段,更是馬上消費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。”馬上消費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此外,企業通過打造行業開放式分享平臺“馬科大研究院”,“內外兼修”為員工及行業賦能,已累計組織各類培訓近5000次,沉淀超1300門金融科技課程。
面向未來,趙國慶表示,要“心態歸零,重新出發”。新十年要構建全新的能力,做好人才培養,持續探索AI與金融場景的深度融合。